按Enter到主內容區
:::
現在位置 首頁 > 業務專區 > 工程建設 > 建設成果 > 建築工程
  • 友善列印
  • 回上一頁

中央公園

中央公園
中央公園

座落於北迴歸線的臺灣本島,因著世界最大洋流之一 黑潮 流經,形成溫暖的氣候型態。在這座島嶼上,炎熱潮溼的熱帶型氣候與高冷的山岳環境並存。中央公園的設置目的,即在於藉由地景來重塑氣候環境,讓居民能重新享受戶外活動。

全案利用地表紋理的結構 包括水文、地形、土壤等,並結合大氣氛圍-溫度、溼度及空氣汙染等因子,作為設計的概念。將一系列的地景及大氣氛圍的分析層層套疊後,區分出公園內較為舒適的空間場域,並融合自然與人造設施、或緊密或鬆散的方式排列於十一處場域中,以凸顯出各區不同的感知特色。地表紋理和蜿蜒有特色的步道則串連起分佈於各處的休憩區、運動區及親子區。

公園景觀由北往南發展,公園地景所延伸出來的人工地盤覆蓋住部分的交通路網。公園內的丘陵在遼闊的地平線上,界定出南北連續的視野。站在公園內五處大型橋梁隧道的之前-北方的休息區(Northern Lounge, Salon Nord)、東邊的螺旋中庭(Eastern Spiral, Colimaçon Est)、中間的遊戲區(Middle Yard, Cour du Milieu)、東側的天空穹頂頂(Eastern Sky dome, Focus Ciel),以及林間空地(Middle Clearings, Clairières du Milieu),這些地形起伏形成隱密且具安全感的空間,可作為舉辦文化活動或遮風避雨之用。

多變的地形在雨季時將水流導引滯洪區域、並吸納雨水至飽和狀態,在乾季時則提供了多功能活動空間的可能性。公園因著水的存在而呈現多變的樣貌,它不僅提供不同休閒活動可能,也因為地貌的豐富變化讓雨季和旱季有著截然不同的風貌。而不管任何的氣候,一條常年高於最高水位的步道,確保遊客能穿越公園內的地形起伏。

中央公園不僅有各式各樣的水岸、花園及廣場,部份空間則以魯道夫·史代納(Rudolf Steiner) 的教育理論,呈現出12種感官體驗空間-談論Speech、味覺Taste、聽覺Hearing、平衡Equilibrium、思考Thinking、視覺Vision、動態Movement、自我Ego、觸覺Touch、溫暖Warmth、嗅覺Smell和生活Life,提供臺中市民在旖旎風光之中多樣的感官體驗,以及娛樂、聚會或散步的戶外環境。

今日,公園已成為提供大都會民眾不可或缺、宜人、舒適愉快的休閒空間。

中央公園以共通的語彙塑造出它的獨特性,並滿足不同層面的需求。它提供了一個獨一無二的公共空間,人們可以在此享受、放鬆、納涼,遠離汙染廢氣,在戶外環境中盡情的與您的幼童玩耍嬉戲。

  • 市府分類: 公共建設
  • 最後異動日期: 2020-06-17
  • 發布日期: 2019-07-19
  • 發布單位: 臺中市政府建設局
  • 點閱次數: 5261